遼寧國威食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遼ICP備19002980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沈陽
2019大豆食品重點加工企業調研報告
2019大豆食品重點加工企業調研報告
豆史記 豆委會 今天
摘要:本次調研覆蓋了全國20個省市的44家豆制品加工企業,與2018年相比,2019年企業效益普遍增長,增幅為15%左右;豆制品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還存在勞動力成本、環保升級投入、小作坊價格惡性競爭、豆渣處理、稅制不公等問題。通過對調研企業的基本生產情況、效益及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分析,并提出發展大豆產業的訴求及建議。
關鍵詞:大豆食品;重點加工企業;突出問題;訴求及建議
2018年,我國用于食品工業的大豆量約1260萬噸。其中:用于豆制品加工的大豆占55%左右,約為700萬噸;用于其他食品加工的占25%左右,約320萬噸,其中約220萬噸用于大豆蛋白加工;直接食用(包括家庭自制豆漿等)占20%左右,約250萬噸[1]。2019年9月16日-2019年11日15日,對豆制品重點加工企業進行了調研,覆蓋了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廣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福建、貴州、臺灣等20個省市的44家加工企業,企業規模情況
通過本次調研總結分析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訴求,并提出了建議,希望對行業的生產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01重點加工企業基本情況
1.1企業效益情況 受非洲豬瘟以及動物肉價大幅上漲影響,今年4月以來,以豆制品為代表的植物蛋白類食品普遍收益,給豆制品行業的市場發展提供了極好機會,與去年相比,今年企業的銷售額和效益普遍增長,增幅能達到15%左右。
1.2產品銷售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人們的消費方式已經從傳統的周邊店鋪、商超走向了多元化。豆制品作為每天都要攝入的健康膳食關鍵食品,其銷售渠道也在不斷的豐富和下沉。目前豆制品的銷售渠道涵蓋了農貿市場、菜市場、超市、便利店、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食堂、電商平臺、配送公司、餐飲連鎖等各種終端。
1.3生產的自動化、機械化程度 豆制品企業的人工成本近年來呈現不斷快速上升的趨勢,為此,企業以盡可能的增加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裝備來應對。但是由于很多豆制品產品的特殊性,以及一些傳統工藝導致設備難以全部替代手工。因此,目前一些可以標準化的產品,生產機械化程度較高,一些特色產品生產,大多仍以“手工+機械”為主。產品的特點導致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力成本及管理成本過高,限制了產量。
02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本次調研企業反映的問題較多,包括勞動力用工成本高、無證小作坊沖擊市場、環保成本高、豆渣的處理、稅制不公平、原輔料價格波動、周轉資金不足、缺乏相關經營管理,技術創新,產品推廣等經驗、高蛋白且質量穩定的貨源不足、物流成本高、標準不夠完善與監管存在脫節現象等,通過44家豆制品加工企業對問題的反饋,進行整理,匯總了以下重點突出的問題
2.1勞動力成本高豆制品是解決老百姓菜籃子的民生行業,由于其生產門檻低,工藝自動化進程緩慢,導致了這個行業的勞動密集型特點。44家豆制品加工企業日加工大豆的用工人數統計長期以來,勞動密集型企業一直擔負著促進就業、維護穩定的社會責任,豆制品企業的社會貢獻率在食品行業中處于領先。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企業的社會貢獻率持續提高,但勞動力成本所占企業營業額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據中豆委統計,豆制品企業勞動力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重達到25%,是其它同類行業的3倍左右。而且人工成本不能抵扣進項稅額,這對勞動密集型的國產大豆加工行業而言,進一步加大了與其他同類行業比如進口大豆加工行業、乳制品行業和肉制品行業的稅負差距和成本負擔。
2.2豆制品無證小作坊依然沖擊著市場,政府的公平監管需要進一步提高 不少豆制品企業從零開始,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全國豆制品行業龍頭。但是,無證小作坊依然沖擊著市場,經營混亂狀況依然存在。大企業已經有很好的安全意識,而小作坊監管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小作坊的許多問題就是在無監管的狀態下愈演愈烈,正規企業也受其波及。公平市場環境是行業健康有序、優秀企業做大做好的有效保障。
2.3環保壓力 按照國家新《環保法》的要求,企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環保設備的提檔升級,環保投入導致的資金成本壓力很大。44家豆制品加工企業中,其規模與投入環保改造升級費用統計
隨著環保風暴的持續高漲,豆制品行業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山東、安徽、江蘇、河北等地很多小作坊被關停,廢水處理已經成為豆制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污水處理后留下的污泥處理和用途,目前尚未有突破性進展。保守估計豆制品工廠的廢水量為每加工1噸大豆產生20噸廢水(1:20)計算,產生的污泥量大概是廢水處理量的0.6%,也就是說處理1噸大豆要產生120公斤左右的污泥??设b,環保問題也是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
2.4豆渣的處理和銷售 一直以來,豆渣因成本低廉、營養豐富摻和在泔水中作為生豬養殖飼料,但是自2018年以來受豬瘟事件的影響,一方面國內的養豬業受到重創,同時國家出臺的新政策禁止使用泔水喂豬,從而大大影響了豆渣作為豬食利用。 把濕豆渣干燥成符合商品要求的干豆渣,成本非常高。按照1噸大豆產出1.2噸的豆渣計算,干燥豆渣能耗成本為1400-2000元/噸。豆渣處理和再利用技術的開發是當前企業需要面對的難題。
2.5稅制不公平 近幾年稅改十分頻繁,各行各業受惠。目前豆制品加工增值稅降到了13%,但是與進口大豆加工榨油比還是高出4%,相比而言,國產大豆加工行業還是處于競爭的劣勢。另外,與豆制品行業并列的行業,諸如乳制品、食用植物油、肉類生制品等卻實行9%的農產品優惠增值稅稅率,這將導致豆制品在同類行業競爭中處境越來越劣勢。除了行業之間的不公平,還存在著城市之間的不平衡,比如:上海、浙江等地實行9%的增值稅率,江蘇安徽等地實行13%的增值稅率,在這種情況下異地投資建廠時,就會出現行業之間,以及同行業不同地區的企業間產生不平等競爭的矛盾。
03訴求及建議
3.1呼吁國家的相關制度、政策、法規進一步科學、透明、公平 公平的市場環境是企業公平競爭及行業良好發展的沃土。相關政策在制修訂時,深入實際,使過程公開透明,照顧到各行各業,做到結果科學、公平。豆制品企業的負擔很重,主要體現在用工的成本,稅收的成本,環保的成本這三方面。希望盡快出臺有利于豆制品加工企業的相對科學公平的政策,從而帶動整個大豆產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3.2呼吁執法標準進一步統一、陽光 2019政府工作任務中首先提出,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呼吁地方政府在執法標準中進一步統一、陽光,大小企業都要管,通過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規范市場和生產操作,真正有效促進行業的食品安全水平。
3.3呼吁企業提高自身規范意識 環保、食品安全、稅務是豆制品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必須消除的隱形風險,企業要想發展壯大,首先要規范管理從原材料進貨、生產過程管理、銷售管理的每個環節做好基礎規劃和數據管理,建立制度和考核規范,只有這樣,“算不清的豆腐帳”才能輕松算清,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實現跨越式發展。比如,廢水處理、污染設施改造、員工待遇等要進行精確的成本核算,保障投入產出比,這樣管理自然有效益,也才能保障企業發展的可持續。
3.4政府需要對中小企業投入環保廢渣、廢水再利用,采取鼓勵和支持的更多實際措施豆制品行業幾乎多是中小企業,豆制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豆渣和黃漿水兩大副產品,其中黃漿水雖然有害,但是無毒,現在企業處理的方法一般通過酸化處理后經微生物發酵等技術來降低COD,但這同時會產生較大量的污泥,這個污泥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另外,豆渣也可以經過發酵等方法處理產生營養價值很高的有機肥料,這些有機肥料在含水量35%的情況下有機質能達到59%的肥力,對農作物生長、土壤保護非常有利,呼吁國家及相關行業內外的環保技術科研人員,對這些問題進行專項研究。并出臺鼓勵扶持的相關政策,通過資助、補貼、獎勵等有效的方式激勵更多的科研人員研發高附加值的產品,推動環保再利用。 豆制品副產品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可以制成很好的有機肥料,但是企業在申辦有機肥生產過程中場地的申請使用成了一大難題,豆渣生產有機肥料需要很大的場地,并要靠近農場,與居民區要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需要占用部分非耕作的農地,但是很多地方政府迫于壓力,場地申請非常困難,希望盡快協調解決這類問題。